手机看看微信 注册登录
0393-85810252303596506@qq.com

王晨百散文:她养了你 谁来养她

2020-03-27 16:55:24   

珠穆朗玛网讯(作者:王晨百)我家房屋后边不远处有一个瓜果市场,这个市场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就有了。瓜果市场四周并没有围栏,临北边的是条国道,村里人要上公路,必然也会打这里穿过。市场的西侧有四间不大的房子,有一间房子常住着一位老人,其余三间是市场交易员放杂物用的。

每到盛夏,是水果盛产热销的季节,市场里一天到晚显得十分热闹。我上初中那会儿,老人的老伴还健在,老人在市场里摆点烟卖,偶尔有人会给老人几个不太好的瓜果,老人倒也不太寂寞。夏天过去,其余三个季节,瓜果市场基本上是空荡荡的,只有路人从这里穿行而过。无论人多人少,老人都会在屋子外边放张桌子,桌上摆着几条不太显眼的香烟,烟是在一个木制加了玻璃的箱子中放着,烟箱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阳晒,木头已经变得黑光光的,只有那玻璃还能模糊地看到香烟。

记得在我上初三那年,那位老人的老伴去世了。老太太的女儿时常会过来看望看望老人,她的女儿嫁了人,不可能天天陪伴老人,很多时候,都是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在夏天侍候还好,人多热闹,老人不会觉得太孤单。可到了别的季节,只要外边不下雨,即使再大的风,老人也会坐在屋子外边独守着几条香烟,等待着行人过来买烟。每当有人路过,老人都会拿眼望望人,然后低下头。

我原以为老人只有一个女儿,要不她怎么会在大冬天的一个人住在瓜果市场里呢,大冷的天屋里连个炉子都不舍得点,每天做饭都是用捡的柴火。

二零一零年春节,我和家人骑车从这里经过,老太太依旧坐在路旁卖烟。看到老人后,我的心里边很不是个味,大过年的,就老太太自个儿过,为了生存,还要卖烟。前几年见到老人时,老人还有黑头发,精神也好,现在的她已是白发尽满,眼神无光,眼眶塌陷得很深,背也佝偻着。我不禁地叹息一回,孤寡老人的生活太不容易了。

我对妈说:“还是有个儿子好,女儿嫁了人,就不管老人了,你看那老太太多可怜啊,有儿子不至于落到那般处境。”妈说:“我看到时候我跟那老太太差不了多少,儿子还不如女儿咧。”我不服气地争辩,“看你说的,我可是下定决心要做孝子的。妈老了,我咋会没良心待你不好。”妈说:“现在说的挺好听,到时候娶了老婆,你就把娘给忘了。”我急说道:“不会,不可能的事儿。”妈说:“你以为这个老太太没儿子呀,她有四个儿子。”当我听到母亲说老人有四个儿子时,惊讶的张大嘴巴“啊”了一声。我问妈为啥老太太有四个儿子,老人还住在瓜果市场里,一个人不寂寞吗,再说大冬天,一个人难道不害怕吗。我妈说:“四个孩子都不孝,各顾各的,不愿养老人。”

老人的四个儿子早就结了婚,而且家庭条件过得不算差。起初老人在四个孩子家里轮着吃饭。大儿子儿媳妇嫌弃老人脏不干净,不愿让老人来自己家吃饭,老人只要去他们家吃饭,儿媳妇就挑刺,说老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老人毕竟也有自尊心,儿媳妇嫌弃她,她那好意思再去人家家里吃饭,去老二家,老三家,老四家吃饭,这三家一看老大家都不管老太太的事了,他们也懒的管,给老人使眼色,赌气老人。为了不让她的儿子们在中间为难,老人便不在他们任何一家吃饭,仍然孑然一身住在瓜果市场里。老人卖点烟,捡些破烂换点零花钱,从不去给孩子要一毛钱。她的孩子除了给她点麦子,几乎没给过老人钱,老人没那么大的气力挣钱,只能挣一点算一点,能节俭就节俭,毕竟还要生活。

今年夏天,我从北京回到老家定亲的时候,发现原本该热闹的瓜果市场再也热闹不起来了,村里的领导把瓜果市场的几十年的招牌卖给了邻村,本村以后不许在开瓜果市场。原来的瓜果市场如今变成了汽修厂,一道砖墙立得很高,临北公路上盖起了二层楼的门面,西边的四间老房拆得仅剩一间,修理厂是本村人开的,便把那间老房子留给了老太太,算是邻居对老人的特殊关照。老房子的门子原是朝东的,给老太太的那间房子在朝西的墙壁上按上了一扇破旧的房门,门子也是临着一条由村子通向公路的土路。

在家期间正好赶上汽修厂开业典礼,我骑车跑到公路旁边去凑热闹。在公路一旁见到了那位无依无靠的老人守着一张破桌子和木制玻璃箱里的几条香烟,老人黑乎乎的脸,望望走过的路人,头垂得很低,人显得几分痴呆。我原本高兴的心情再次低落下来,我在思索,人要孩子是为了给自己养老送终,而现实生活又有多少人为老人“养老”,在老人最需要关心的时候,需要来关心老人的人又在哪里?

作者简介:王晨百,河南人,1987年生于濮阳,编辑记者、摄影师。著有长篇小说《河清之洗》、长篇小说《兄弟在北京》、电影剧本《下辈子做你的新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袁熙坤雕塑作品拍卖为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献爱心
下一篇:王晨百的发表作品